音乐狂人 发表于 2013-5-2 22:13:21

周杰伦:身不由己的符号学

来源: 金鹰作者: 金鹰 http://attach.hunantv.com/uploads/images/cms_img/201112/02/52/14500850529024384104.jpg
  管它蓄意还是巧合,反正,吹神和周董的新专辑就这么定了,一问一惊,一惑一叹。两位领路人不约而同地用符号为专辑命名,这档子事儿,往深了说,是重拾语言在象形时代“敬川泽、通神鬼”的功能;往浅了说,是虚晃一记故弄玄虚。只不过,面对众口一词的指摘,他们也有很多“身不由己”。
  从2007年的《我很忙》起,周杰伦就陷入了自我重复的噩梦,无论他怎么解释,抑或不屑解释,歌迷的眼睛是雪亮的。对一个唱红了中式R&B,又让全亚洲遍刮“中国风”的小天王而言,他的重复,就不仅仅是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”那么简单了,而是“周郎才尽”甚至“彻底玩完”的信号。陈奕迅呢?肩扛“继张学友后华语乐坛唯一歌神”的盛名,唱片一张张出,演唱会一场场开,同时还需承受“国语歌的水准普遍低于粤语歌”的压力,虽不至于深陷围攻之境,但龙袍加身,他就必须为满足多数人的期待而奔劳。于是,段子来了:吹神问周董:“我的新歌很烂《?》”,周董苦笑,“我的更烂《!》”。
  有人管这叫瓶颈,谁都不可能永立山巅,呼风唤雨;有人怒斥“不上进”,拿歌迷的忠心当儿戏。可话说回来,我们凭什么把这些指责扣到他们头上?怒其不争?落井下石?还是一个更加难以启齿的理由——歌坛已无神,全靠这些年富力强的艺人充当定海神针。一方面,我们愿意在良性的环境中看到“新神”不断涌现,各领风骚三五年,然后,极少数的幸运儿被镌刻成经典;另一方面,我们痛苦地发现乐坛早已病入膏肓,颠来倒去只剩那么几张熟脸,无人接过神的权杖,似乎他们一旦倒下,便会群龙无首,平庸混乱。所以,当吹神和周董双双面露难色地交出新作时,我们慌了,我们担心,最后的指望即将不再称之为指望。
  问题在于,周杰伦从来就不是歌神,他是依靠自身才华,在大众音乐口味的更迭间隙,找准时机,引领新一轮类型化风潮的“试水者”。他成功了,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显露出了极强的野心和良好的可塑性。现在,他站在顶峰,独孤求败,我们本就不该指望他继续自我超越,除非他毅然折返,往另一座高峰进军。个人风格的成熟并不是坏事,蔡琴、罗大佑、费玉清,哪个不是张嘴便知谁是谁,周董好不容易到了这一步,难道没理由歇一歇,停一停?
  而陈奕迅作为神,我们就不必要求神来照顾普罗众生的趣味。出一张歌词拗口、通篇抒发人生哲理的专辑怎么了?神还无权为自己纵情一唱、兀自嬉戏?是的,我们把他捧上了神坛,但我们并不清楚神坛上的变幻与坎坷。因为说到底,褪去“歌神”外衣的陈奕迅也是人,人总有只想为自己活一把的冲动,有现成的条件,那么何乐而不为?况且,这是一个人走到某个特殊年龄段必然萌发的念头,他想梳理来路,找出意义,解决那些曾经不是问题,如今却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在脑袋上方的疑虑。他正准备活明白,我们凭什么阻拦?
  诚然,较之以往,两张新专辑的素质确实有所欠缺。不过马有失蹄人有失足,把问号背后的思索换成叹号之下的答案,符号学的命题,自会给出不辜负厚爱的解读——前提条件是:我们够宽容,他们够清醒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周杰伦:身不由己的符号学